产后出血可能与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通常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1、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子宫肌纤维收缩能力不足,无法有效闭合胎盘剥离面的血窦,导致出血量增加。常见于产程过长、多胎妊娠等情况,可能伴随宫底升高、按压宫体松软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药物促进宫缩。
2、产道损伤
分娩过程中宫颈、阴道或会阴部发生裂伤,血管破裂引发持续性出血。多见于急产、巨大儿分娩等情形,可能出现伤口渗血、局部肿胀等表现。通常需要进行手术缝合修复,术后可配合使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预防感染。
3、胎盘因素
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部分残留会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导致血窦开放。常见症状包括阴道流血伴有组织物排出、宫缩疼痛等。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认后行清宫术,必要时使用益母草颗粒、五加生化胶囊等促进子宫复旧。
4、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或血液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凝血机制异常,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倾向。此时需紧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凝血因子,同时可配合使用氨甲环酸片等抗纤溶药物。
产妇应密切观察恶露排出情况,定期进行子宫复旧评估。若出现头晕、心悸或出血量持续增多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前往产科急诊就诊。所有治疗方案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实施,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