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乙状结肠如何治疗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疾病的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常见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内镜治疗、营养支持以及日常调理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

1、药物治疗

针对感染性肠炎或炎症性肠病,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抗炎药物,配合蒙脱石散缓解腹泻症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可能需要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

2、手术治疗

对于乙状结肠癌、严重憩室炎穿孔或肠梗阻患者,需行乙状结肠切除术,根据病情选择传统开腹或腹腔镜微创手术。晚期肿瘤可能需造瘘术解决肠道梗阻问题,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

3、内镜治疗

乙状结肠息肉可通过肠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剥离术(ESD)完整切除,术后需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较小憩室出血可通过内镜下止血夹或电凝止血,避免急诊手术风险。

4、营养支持

慢性肠道疾病患者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急性期可采用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剂。严重营养不良者可短期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5、日常调理

建议采用低渣饮食,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日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焦虑情绪可能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可通过正念冥想调节心理状态。

患者需定期复查肠镜、肿瘤标志物等指标,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循随访计划。出现持续便血、腹痛加剧或排便习惯改变超过2周时,务必及时到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就诊,避免延误肿瘤等严重疾病的诊治时机。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