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凝血功能差可能与凝血因子减少、血小板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原因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凝血因子减少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导致凝血因子被稀释,或肝脏合成减少。此时可能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氨甲环酸、维生素K等药物改善凝血功能。
2、血小板减少
妊娠期生理性血小板减少症较为常见,但若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血小板计数可能显著降低。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月经量增多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泼尼松、丙种球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药物干预。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子痫前期或HELLP综合征可能因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消耗增加导致凝血异常,伴随血压升高、蛋白尿等症状。通常需使用拉贝洛尔、硫酸镁、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控制病情,必要时需终止妊娠。
若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建议立即到产科或血液科就诊,完善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等检查。治疗期间需避免剧烈活动,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严格遵循医嘱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