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障碍、语言沟通异常以及重复刻板行为,通常在婴幼儿期即可显现。其核心特征包括社交能力缺失、语言发育迟滞、兴趣范围狭窄等,需通过专业评估确诊。
1、社交互动障碍
孤独症患者常表现出缺乏眼神交流、难以理解他人情绪或意图,无法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部分儿童对父母缺乏依恋反应,在集体活动中显得孤立,难以参与合作性游戏或互动。
2、语言沟通异常
约50%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可能出现语言倒退现象。典型表现包括机械重复他人话语(仿说)、代词混淆(你我不分)、语调单一缺乏抑扬顿挫,以及难以发起或维持对话等交流障碍。
3、重复刻板行为
患者常表现出固定的行为模式,如反复拍手、旋转物品,对特定物体异常执着。多数患儿要求日常生活保持绝对规律,如行走路线、物品摆放位置改变会引发强烈焦虑,同时可能伴随感知觉异常,如对某些声音或触觉过度敏感。
该疾病需通过儿童精神科医生结合ADI-R量表、ADOS评估等专业工具诊断。早期(3岁前)开展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育等科学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家长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至儿童发育行为科就诊评估,避免错过黄金干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