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流鼻涕通常可以吃抗组胺药、鼻减充血剂、中成药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根据具体病因遵医嘱用药。若伴有细菌感染,可能需配合抗生素治疗,不可自行盲目使用。
1、抗组胺药
此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少鼻腔黏膜分泌物产生,能有效缓解感冒引起的清水样鼻涕、频繁打喷嚏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需注意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
2、鼻减充血剂
主要成分为伪麻黄碱的制剂能收缩鼻腔血管,快速减轻鼻塞、减少鼻涕分泌,常用如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氨酚伪麻美芬片等。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高血压、青光眼患者需慎用。局部使用的羟甲唑啉鼻喷剂可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起效较快。
3、中成药
风寒感冒伴清涕者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辛温解表药;风热感冒出现黄稠鼻涕时,宜用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用药前需准确辨证,避免药症不符加重病情。
出现流鼻涕症状时,建议多饮用温水、保持室内湿度适宜。若伴有发热超过38.5℃、脓性鼻涕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前必须咨询医师,避免自行联合使用多种感冒药,防止药物成分过量引发肝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