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细菌性痢疾是什么病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以腹泻、腹痛、发热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该病需通过抗菌治疗控制感染,并配合补液等支持治疗。

1、病原体

由志贺菌属的痢疾杆菌感染引起,分为4个血清群(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群宋内志贺菌)。其中B群和D群在我国更为常见,菌体释放的内毒素是致病主要因素。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食用被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污染的食物、水源传播,也可经苍蝇等媒介间接传播。生食未洗净的瓜果蔬菜、饮用生水或接触污染物品后未洗手进食,均可能感染。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38-40℃)、阵发性左下腹绞痛、里急后重感和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可达10-30次。重症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儿童可能发生中毒性痢疾,表现为高热惊厥、意识障碍。

预防重点在于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规范洗手,避免生食海产品。确诊患者需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1周,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出现持续腹泻伴发热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粪便培养和药敏试验,遵医嘱使用喹诺酮类、头孢类等敏感抗生素。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