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叮咬后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时,一般可通过局部冷敷、外用药物、口服药物、预防感染以及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具体处理方法需根据皮肤损伤程度及个人体质差异进行调整。
1、局部冷敷
被叮咬初期可用冷毛巾或冰袋敷于患处,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和肿胀,同时降低神经敏感性,缓解瘙痒感,每次冷敷时间建议控制在10-15分钟。
2、外用药物
若瘙痒持续,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若红肿明显,可短期涂抹地奈德乳膏等弱效激素药膏;合并过敏反应时,可外用赛庚啶乳膏等抗组胺药物。
3、口服药物
对于大面积叮咬或全身过敏反应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严重者可短期服用孟鲁司特钠片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4、预防感染
若皮肤被抓破出现渗液,需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预防细菌感染,切忌搔抓导致继发性感染。
5、及时就医
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进行肾上腺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等急救处理。
蚊虫叮咬后应避免反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过敏体质人群户外活动时需做好防护。若局部持续红肿热痛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除虫咬性皮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