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裂症状通常包括局部疼痛、肿胀、瘀斑、活动受限以及骨擦感或异常活动等。具体表现因损伤部位和程度而异,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局部疼痛
骨裂后骨膜及周围组织受到损伤,局部神经末梢受刺激,可导致持续性钝痛或活动时锐痛。按压或负重时疼痛常加重,可能伴随压痛点的存在。
2、肿胀
骨折断端出血及局部炎症反应会导致软组织肿胀,通常在受伤后数小时内出现,严重时可能压迫周围血管或神经,引起皮肤发亮或麻木感。
3、瘀斑
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会在皮肤表面形成青紫色瘀斑,多出现在损伤后24-48小时,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向远端扩散,颜色逐渐变浅。
4、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结构稳定性下降,患者常无法正常活动患肢。例如腕部骨裂时可能出现握力下降,下肢骨裂可能影响站立或行走功能。
5、骨擦感或异常活动
完全性骨折时可能出现骨擦音或异常活动,但骨裂属于不完全骨折,通常不会出现明显骨擦感,仅在严重移位时可能触及轻微异常。
出现上述症状时建议避免患处负重或活动,及时就医拍摄X线或CT检查。骨裂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移位骨折,延误愈合周期或影响肢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