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突然吐血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是胃食管损伤、肝硬化等病理性原因所致,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若长期存在相关症状,需尽早排查疾病因素。
1、剧烈咳嗽或呕吐
剧烈咳嗽或呕吐时,胸腔压力骤增可能导致咽喉部或食管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引起吐血症状。此时血液多呈鲜红色,可能伴随咽喉疼痛、局部黏膜破损等表现。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适当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2、胃食管损伤
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炎等疾病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患者可能伴随上腹痛、反酸、黑便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凝血酶冻干粉等药物抑制胃酸或止血治疗。
3、肝硬化
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时,可能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现呕血症状。血液多呈暗红色或咖啡色,可能伴随腹水、黄疸等表现。此时需紧急就医进行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注射用生长抑素等。
若突然出现吐血症状,建议立即禁食并保持侧卧位,避免误吸血液。无论出血量多少均需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胃镜、血常规等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切勿自行服用止血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