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黄芪有哪些功效和正确食用方法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黄芪作为传统中药材,通常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以及养血安神等功效。其药性温和,常用于中医辨证施治,日常食用也需注意方法。

1、补气升阳

黄芪性温味甘,归脾、肺经,能够补益脾肺之气。对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黄芪可帮助增强机体能量代谢,改善疲倦感。中医认为其升阳举陷作用对内脏下垂有一定调理效果。

2、固表止汗

黄芪中的黄芪多糖等成分能增强表皮屏障功能,减少异常排汗。对于表虚自汗者,可通过调节卫气固摄能力,缓解稍动即汗出的症状,常与牡蛎配伍使用。

3、利水消肿

该药材通过增强脾脏运化水湿功能,促进钠离子排泄,对脾虚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具有改善作用。临床常与茯苓、白术等利水药材配伍应用。

4、托毒生肌

黄芪能增强局部组织修复能力,促进溃疡面肉芽组织生长。对于久不愈合的皮肤溃烂,可外敷黄芪粉末或配合内服增强机体修复功能。

5、养血安神

通过补气生血机制,黄芪能改善气血两虚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状。常与当归配伍组成当归补血汤,增强造血功能。

日常食用时可选择煎煮法,取10-15克黄芪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煎30分钟,取汁饮用。泡水法适宜办公族,每日取5-8片用沸水闷泡15分钟即可。药膳搭配可将黄芪30克与鸡肉同炖,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3次。注意阴虚火旺者应配伍麦冬等滋阴药材,外感发热期间暂停使用。具体用法用量建议咨询中医师,根据体质辨证使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