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病是中医对腹泻的统称,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的病症。其发生多与外感寒湿、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肾阳不足等原因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调治。
1、外感寒湿
寒湿之邪侵袭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从而引发泄泻。患者常伴有腹痛、肠鸣、畏寒等症状。治疗以散寒化湿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藿香正气散、胃苓汤等方剂。
2、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食用生冷油腻食物,损伤脾胃,食滞不化而致泻。此类泄泻多伴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治疗宜消食导滞,常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中成药。
3、脾胃虚弱
素体脾虚或久病伤脾,运化无力,水谷不化而致慢性泄泻。常表现为食后腹胀、大便溏薄、神疲乏力。治疗需健脾益气,可选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剂。
4、肾阳不足
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脾土,导致五更泄泻(黎明前腹痛腹泻)。患者多伴腰膝酸冷、畏寒肢凉。治疗应温肾止泻,常用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等药物。
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食生冷;急性泄泻需补充水分防止脱水,慢性泄泻患者可适当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食物。若泄泻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发热、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到中医消化科就诊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