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病毒感染通常由直接接触、飞沫传播或接触污染物引起,常见于免疫力较弱或密切接触感染者的人群。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出现鼻塞、咽痛、发热等症状。
1、直接接触传播
鼻病毒可通过与感染者握手、拥抱等皮肤接触传播。感染者鼻腔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颗粒,接触后若触摸自身口鼻易引发感染。感染后可能出现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需注意隔离防护。
2、飞沫传播
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在空气中悬浮,被他人吸入后导致感染。在密闭空间或人群密集场所更易发生,建议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必要时佩戴口罩。
3、接触污染物传播
病毒在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接触污染部位后未洗手即触摸眼鼻,可能造成感染。日常需用含酒精洗手液消毒,定期清洁高频接触物品表面。
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困难或咳脓痰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酚烷胺片、连花清瘟胶囊、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和充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