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及红斑,通常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有关。其发生可能与气候干燥、过度清洁、年龄增长等因素相关,需通过保湿修复、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干性湿疹又称为乏脂性湿疹,常见于秋冬季节或干燥环境中。由于皮肤表面脂质减少,导致水分流失加快,角质层出现裂纹并引发炎症反应。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紧绷感、细碎鳞屑、瘙痒及局部红斑,严重时可出现疼痛性裂纹。好发于四肢伸侧、背部等皮脂腺较少部位,老年人群因皮脂分泌减少更易患病。
该病的发生主要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有关。频繁洗澡、使用碱性清洁剂、环境湿度低等因素可破坏皮脂膜,导致角质层保水能力下降。此外,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皮肤长期干燥会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瘙痒和红斑。
治疗以恢复皮肤屏障为核心,需坚持使用含神经酰胺、尿素或甘油的保湿剂。急性期可遵医嘱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糖皮质激素,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瘙痒。慢性期建议使用他克莫司软膏等非激素类药物。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冬季洗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每周不超过3次。
日常应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40%-60%。若出现皮肤渗液、化脓等继发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光疗等物理治疗方式,具体方案应根据皮肤科医生的评估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