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作为传统中药材,一般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生津止渴、调节免疫以及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等功效和作用。其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中医辨证施治中,需根据个体情况合理使用。
1、补益肝肾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中医认为其能滋养肝肾阴血。现代研究显示其含有的马钱苷等成分可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等症状,常与熟地黄、山药等配伍使用。
2、收敛固脱
该药材富含鞣质和有机酸,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于遗精滑精、小便频数、月经过多等精气不固证候,可通过固摄下焦发挥作用,常与龙骨、牡蛎等固涩药同用。
3、生津止渴
山茱萸能促进唾液分泌,改善阴虚引起的口干烦渴。其含有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可调节体液代谢,对糖尿病引起的多饮症状有一定辅助改善效果,多与天花粉、麦冬等养阴药配伍。
4、调节免疫
实验研究表明,山茱萸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使其在辅助治疗免疫力低下、术后体虚等状态时具有应用价值,常入复方使用。
5、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其所含的熊果酸等成分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临床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脑供血不足等病症,常与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配伍。
使用山茱萸时需注意,实热证、湿热内蕴者慎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和病症进行配伍,避免单独长期大量使用。入药多采用酒蒸或醋炙等炮制方法,日常保健用量以6-12克为宜,煎煮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以保留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