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根据病情进展通常可分为五期,主要依据Mogensen分期标准划分为Ⅰ期至Ⅴ期。不同分期的肾脏损伤程度及临床表现存在差异,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1、Ⅰ期
此期为肾小球高滤过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脏体积增大,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尿常规检查通常无蛋白尿,血压和肾功能指标基本正常。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可延缓病情进展。
2、Ⅱ期
此期表现为间断微量白蛋白尿,运动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增高,休息后可恢复。肾小球基底膜开始增厚,肾小球滤过率仍高于正常。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血压升高,需加强血糖和血压监测。
3、Ⅲ期
此期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为20-200μg/min。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部分患者出现高血压和水肿。此阶段需严格控糖并启动肾脏保护治疗。
4、Ⅳ期
临床蛋白尿期,尿蛋白定量超过500mg/24h,可能出现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常伴有高血压、贫血及肾功能不全。需联合使用降糖药、降压药及低蛋白饮食干预。
5、Ⅴ期
终末期肾衰竭期,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出现严重水肿、电解质紊乱和尿毒症症状。此期需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筛查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早期发现肾脏病变。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若出现泡沫尿、水肿或血压异常升高,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