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的常见方法包括直接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冷敷止血、药物止血、手术止血以及介入治疗等,具体需根据出血原因和严重程度遵医嘱选择。
1、直接压迫止血
适用于小面积浅表出血,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紧压伤口5-10分钟,通过外力阻断血液流动促进凝血。此方法操作简单且可避免感染风险,但需注意不可频繁揭开查看止血情况。
2、加压包扎止血
适用于四肢静脉出血,在压迫止血的基础上使用弹性绷带缠绕加压,包扎时需保持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如发现皮肤发紫或麻木需松解调整。
3、止血带止血
用于四肢大动脉破裂等危急情况,需使用专业止血带在近心端绑扎,每小时放松1-2分钟并记录绑扎时间,避免长时间缺血导致组织坏死。
4、冷敷止血
适用于皮下淤血或关节扭伤出血,用冰袋间断冷敷15-20分钟,通过低温收缩血管减少渗血,但需避免冻伤皮肤。
5、药物止血
如云南白药粉、凝血酶冻干粉等外用药可直接作用于创面,严重出血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片等全身性止血药物。
6、手术止血
针对内脏出血、动脉瘤破裂等情况,需通过开腹、腔镜等手术方式结扎血管或修复破损组织,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再出血。
7、介入治疗
适用于深部血管出血或不宜开刀的患者,通过血管造影定位后采用栓塞材料封堵出血点,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出现活动性出血时需立即采取初步止血措施,同时保持患者平卧并抬高出血部位。若出血呈喷射状或持续30分钟未止,应立即送医处理。使用止血带或止血药物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避免二次损伤,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