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肌腺症是一种胆囊壁的良性增生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胆囊黏膜和肌层异常增厚,可能形成小囊状结构。其主要特征包括胆囊壁增厚、罗-阿氏窦形成以及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常见于胆囊底部,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1、定义与特征
胆囊肌腺症属于非炎症性胆囊疾病,病理改变以胆囊黏膜上皮和肌层增生为主,可导致胆囊壁增厚并形成微小囊腔。这些囊腔可能与胆囊腔相通,影像学检查中可见特征性表现。
2、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饱胀感等非特异性表现。症状易与慢性胆囊炎混淆,少数患者可能因胆汁淤积合并胆结石,出现胆绞痛或消化不良症状。
3、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伴无回声小囊腔,CT或MRI能显示胆囊壁罗-阿氏窦特征性改变。增强扫描可见胆囊黏膜强化,肌层增厚,需与胆囊癌进行鉴别诊断。
4、治疗方式
无症状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建议定期复查。反复出现腹痛或合并胆结石者,可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必要时可使用解痉药缓解症状。
5、注意事项
日常需注意低脂饮食,避免过度油腻食物刺激胆囊。出现持续腹痛、黄疸或体重下降应及时就医,排除恶性病变可能。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进行饮食调整和定期随访。
建议确诊患者每6-12个月进行超声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若选择保守观察,出现症状加重或影像学改变应及时与肝胆外科医生沟通,评估手术指征。治疗决策需结合个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