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如何解释低压高的原因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中医认为低压高可能与肝阳上亢、痰湿内阻、肾阴不足、气血不足以及瘀血阻滞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1、肝阳上亢

长期情绪不畅或饮食不节,可导致肝阳升发太过,扰动气血而引发低压升高。患者常伴随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天麻钩藤颗粒、龙胆泻肝丸等平肝潜阳药物。

2、痰湿内阻

过食肥甘厚味或久坐少动,易使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阻滞脉道,导致血压异常。此类患者多见头重胸闷、舌苔厚腻,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丸等祛痰化湿类方剂。

3、肾阴不足

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损伤肾精,阴不制阳则虚火内生,促使血压升高。常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表现,可应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滋补肾阴的中成药。

4、气血不足

久病体虚或思虑过度耗伤气血,血液运行无力致脉道失充,可能出现低压偏高。多伴有乏力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选用八珍颗粒、归脾丸等益气养血类药物。

5、瘀血阻滞

外伤或气滞日久形成瘀血,阻滞脉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血压调节异常。可见舌质紫暗、胸胁刺痛等症,常用血府逐瘀胶囊、复方丹参片等活血化瘀药物。

日常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食高盐高脂食物,规律作息并进行适度运动。若持续存在血压异常,建议及时到正规中医机构就诊,通过脉诊、舌诊等辨证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切勿自行盲目用药。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