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体积增大或数量增多,可能出现便血、腹痛、腹泻、肠梗阻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贫血、体重下降等情况。
1、便血
肠息肉表面血管破裂或摩擦出血时,血液可能随粪便排出,表现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常附着于粪便表面。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
2、腹痛
息肉较大可能引起肠道蠕动异常或牵拉肠壁,导致腹部隐痛或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中下腹部,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
3、肠梗阻
直径超过2厘米的息肉可能堵塞肠腔,引发腹胀、停止排气排便、恶心呕吐等机械性肠梗阻症状,需紧急处理。
4、排便习惯改变
直肠息肉可能刺激肠黏膜,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部分患者伴有排便不尽感或里急后重。
5、其他症状
多发性息肉可能伴随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如黑斑息肉综合征),遗传性息肉病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若出现持续便血、排便异常或无法解释的贫血,应及时就诊消化科。肠息肉存在癌变风险,确诊后应根据病理类型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内镜切除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