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鼻息肉是如何形成的

刘红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鼻息肉的形成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病原体感染、解剖结构异常、变态反应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鼻腔或鼻窦黏膜发生持续性水肿,最终形成息肉样组织。

1、慢性炎症刺激

长期存在的鼻炎、鼻窦炎等疾病会使鼻黏膜反复受到炎性因子刺激,导致黏膜下组织水肿。随着水肿逐渐加重,黏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形成肉眼可见的半透明肿物。这类息肉多位于中鼻道或总鼻道,可能伴随持续性鼻塞、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2、病原体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引起鼻黏膜急性炎症,若未及时控制可能转为慢性感染。病原体及其毒素持续刺激会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细胞浸润,促使黏膜增生形成息肉。患者常出现黄脓涕、头痛等感染征象。

3、解剖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等结构问题可导致鼻腔通气受阻或鼻窦引流不畅。长期存在的机械性刺激和局部黏膜缺氧状态,容易引发黏膜水肿和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息肉。这类患者往往有长期鼻塞史,且药物治疗效果较差。

4、变态反应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后,鼻腔黏膜发生I型变态反应,释放大量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反复的过敏反应会导致黏膜固有层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富含水肿液的息肉样组织。此类息肉质地较软,常伴频繁打喷嚏、清水样涕等症状。

5、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囊性纤维化、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等遗传性疾病,这些疾病的基因异常可导致鼻黏膜纤毛功能障碍或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使得黏膜更易发生病理性增生。此类鼻息肉常为双侧多发,且容易复发。

若出现鼻塞、嗅觉减退、面部压迫感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可通过鼻内镜、CT等检查明确息肉性质,并根据病情选择糖皮质激素鼻喷剂治疗或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日常需注意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保持鼻腔湿润,有助于减少复发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