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疹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皮肤炎症反应,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红斑、丘疹、水疱,可能伴有瘙痒、发热、乏力等。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皮肤护理、日常护理以及物理治疗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
1、抗病毒治疗
若由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引起,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例如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胶囊或泛昔洛韦颗粒等,可缩短病程。合并严重感染时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
2、对症治疗
出现高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剧烈瘙痒时建议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配合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
3、皮肤护理
每日用温水清洁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疱疹破溃时可涂抹阿昔洛韦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未破损丘疹可薄涂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切忌抓挠加重皮损。
4、日常护理
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保持室内通风。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猕猴桃、西兰花,避免海鲜等易致敏食物。体温超过38.5℃时建议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
5、物理治疗
顽固性皮疹可考虑紫外线光疗,通过特定波长光线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大面积皮损伴渗出时,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促进收敛,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
发病期间需密切观察皮疹变化,若出现高热不退、嗜睡、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滥用激素类药膏。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