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后常见的副作用主要包括皮肤反应、口腔黏膜炎、口干、味觉改变以及鼻咽部出血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下是具体分析:
1、皮肤反应
放疗区域皮肤可能出现红肿、脱皮或瘙痒。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穿着柔软衣物。若出现破溃,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促进愈合。
2、口腔黏膜炎
表现为口腔溃疡、疼痛或吞咽困难。建议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进食温凉软食。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或利多卡因胶浆局部涂抹缓解症状。
3、口干
唾液腺受损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可通过少量多次饮水、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必要时使用人工唾液喷雾。日常注意口腔卫生,预防龋齿。
4、味觉改变
味觉减退或金属味觉异常多与味蕾损伤有关。建议尝试不同口味食物以刺激食欲,避免过咸或过烫饮食,通常放疗结束后3-6个月可逐渐恢复。
5、鼻咽部出血
黏膜脆弱易引发出血。出现少量出血时可低头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压迫止血。若出血量大或持续不止,需立即就医进行鼻腔填塞或电凝止血。
放疗期间应保持鼻咽部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若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或视力改变等异常情况,需警惕放射性脑损伤可能,应及时复查颅脑MRI。所有处理措施需在放疗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复查鼻咽镜和影像学检查监测远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