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阴湿疹可通过日常护理、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及对因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具体方法需根据湿疹严重程度、病因以及个体差异进行选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日常护理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的内裤,避免摩擦和抓挠。清洗时使用38℃左右的温水,避免肥皂、沐浴露等化学物质刺激。日常减少久坐,保持局部通风,有助于缓解潮湿环境对皮肤的刺激。
2、局部用药
急性期渗出明显时,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无渗出的亚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时可联用莫匹罗星软膏。慢性期皮肤增厚者,可选用复方氟米松软膏配合凡士林保湿。
3、口服药物
瘙痒剧烈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夜间症状明显者可联合使用酮替芬片。若合并细菌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
4、物理治疗
顽固性湿疹可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通过调节局部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治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通常每周2-3次,治疗期间需注意保护眼睛和正常皮肤。
5、对因治疗
排查糖尿病、阴道炎等基础疾病,如合并念珠菌感染需使用克霉唑阴道片,接触性皮炎患者需避免过敏原。精神紧张者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调节情绪,减少搔抓-瘙痒恶性循环。
治疗期间应避免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连续使用不宜超过2周。孕妇及哺乳期患者用药前需告知医生自身情况,选择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若出现皮肤破溃、渗液增多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或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