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引起的腹痛通常具有隐痛或钝痛、定位不明确、伴随消化道症状、进行性加重以及排便相关疼痛等特点。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隐痛或钝痛
结肠癌早期腹痛多为隐痛或钝痛,与肿瘤逐渐增大刺激肠壁或局部组织浸润有关。患者常感腹部持续不适,疼痛程度较轻但反复出现。
2、定位不明确
结肠横跨腹腔,不同部位的肿瘤疼痛区域可能不同。例如升结肠癌疼痛多在右侧腹部,降结肠癌疼痛偏左侧,乙状结肠癌疼痛可位于左下腹,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全腹弥漫性疼痛。
3、伴随消化道症状
约60%-70%的患者腹痛会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便血、黏液便、里急后重感或进行性加重的肠梗阻表现。
4、进行性加重
随着肿瘤体积增大或发生肠梗阻,疼痛可逐渐加剧,从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疼痛。晚期若出现腹膜转移或侵犯周围器官,可能引发剧烈绞痛或腰背部放射痛。
5、排便相关疼痛
部分患者在排便时疼痛加重,可能与肿瘤导致肠腔狭窄、粪便通过时摩擦病灶或引发肠痉挛有关。排便后疼痛可能暂时缓解,但无法完全消除。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出现持续腹痛伴体重下降、贫血或大便隐血阳性时,应及时做肠镜检查。早期诊断可通过手术切除获得较好预后,中晚期患者需结合病理分期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