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针灸中的“灸”是什么意思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针灸中的“灸”是指利用艾绒等材料燃烧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或特定部位的中医疗法。其核心在于通过温热效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常与针刺结合应用以达到治疗目的。

1、艾炷灸

将艾绒制成圆锥形艾炷,直接置于穴位皮肤上点燃施灸,适用于寒湿痹痛。根据是否接触皮肤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后者常隔姜片或蒜片以减少灼伤风险。

2、艾条灸

将艾绒卷制成条状,点燃后悬于穴位上方3-5厘米处进行熏烤,适用于虚寒性腹痛。根据操作手法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具有渗透力强、热感持久的特点。

3、温针灸

在留针时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导至深层组织,多用于关节冷痛。这种疗法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的双重作用,能增强温经散寒效果。

4、隔物灸

在皮肤与艾炷之间放置生姜、食盐等介质,如隔姜灸适合脾胃虚寒者,隔盐灸常用于脐部治疗腹痛。介质的选择需根据病症辨证使用,可发挥药物与艾灸协同作用。

进行灸法治疗时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根据体质辨证选择合适灸法。施灸过程中要注意艾灰脱落风险,糖尿病患者等皮肤感觉迟钝者需格外谨慎。出现水疱等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避免继发感染。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