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动静脉瘘

赵艳平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动静脉瘘是动脉和静脉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常见于四肢、肺部等部位。其形成可能与血管发育异常、外伤、手术损伤或疾病因素有关,典型症状包括局部肿胀、血管杂音等。

1、定义

动静脉瘘是指动脉和静脉之间不经过毛细血管网而直接连通的结构异常。正常情况下,动脉血需经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后进入静脉,而瘘管形成后会导致高压动脉血直接涌入静脉,引发血流动力学紊乱。这种异常通道可能先天存在,也可能因外伤、手术或疾病导致后天形成。

2、形成原因

先天性动静脉瘘多与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有关,常见于新生儿或青少年。后天性因素包括锐器刺伤、骨折碎片损伤血管、外科手术误伤(如血液透析造瘘术后并发症),以及感染、肿瘤侵蚀血管壁等情况。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因反复穿刺也易诱发医源性动静脉瘘。

3、常见症状

典型表现为瘘管部位持续性震颤、血管杂音及皮温升高。由于静脉压增高,可能出现肢体肿胀、静脉曲张或溃疡。慢性病例可因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心悸、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特殊部位如肺动静脉瘘可能引发咯血、缺氧等表现。

若发现异常血管搏动、不明原因肢体肿胀或心脏负荷增加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血管外科。通过超声、CTA或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瘘口、介入栓塞或覆膜支架植入等。患者需避免对瘘管部位施加压力,遵医嘱定期复查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