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康复锻炼应该如何进行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康复锻炼的进行方式需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制定计划,常见方法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作业疗法、器械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训练等。具体方案应遵医嘱,避免自行过度锻炼。

1、运动疗法

针对肢体功能障碍,可通过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维持关节灵活性。例如脑卒中患者可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等训练,脊髓损伤者需加强核心肌群稳定性练习,训练强度需从低强度逐步增加,避免肌肉拉伤。

2、物理因子治疗

利用低频电刺激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超声波治疗可软化瘢痕组织,红外线照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这些治疗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每周3-5次,单次治疗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3、作业疗法

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手部精细功能,如脑损伤患者可进行抓握积木、系纽扣等练习,截肢患者需进行假肢适应性训练。治疗过程中应注重任务分解,从简单动作逐步过渡到复杂操作。

4、器械训练

借助悬吊系统进行减重步行训练,使用平衡仪改善本体感觉,通过等速肌力训练设备增强肌肉力量。器械使用前需调试参数,初次训练应有治疗师保护,单次训练量不超过患者耐受范围。

5、日常生活训练

包括穿衣、进食、如厕等基础生活技能重建,吞咽障碍者需进行口腔操和摄食训练,言语障碍者应配合语言治疗师进行发音练习。训练环境应模拟真实生活场景,逐步提高任务难度。

进行康复锻炼时应穿着透气运动服,训练前后进行15分钟热身和放松。锻炼中出现疼痛加剧、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建议每周进行5次规律训练,不同阶段及时调整方案,并配合康复评定定期评估进展。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