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躯体化障碍是如何引起的

李侃 精神科 主任医师

江西省精神病医院 三甲

躯体化障碍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心理社会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有关。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出现多种躯体不适症状,但医学检查无法发现器质性病变。

1、心理社会因素

童年时期遭受虐待、长期家庭矛盾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等心理创伤,可能诱发个体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心理冲突。这类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但难以主动识别情绪问题,转而关注躯体不适。

2、神经生物学因素

研究发现患者前额叶皮层、岛叶等脑区功能异常,导致痛觉调节异常和情绪认知障碍。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系统失调,可能使患者对躯体感觉过度敏感,出现慢性疼痛、胃肠不适等症状。

3、遗传因素

家族研究表明,直系亲属中患有躯体化障碍、焦虑症或抑郁症的人群,患病风险较普通人群升高2-3倍。某些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应激反应系统和神经递质代谢,增加疾病易感性。

建议出现持续躯体症状且反复就医未果的患者,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治疗通常采用舍曲林片、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同时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发性硬化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通过正念冥想、规律运动等方式改善身心连接,但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或镇静药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