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由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损伤引发。该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甚至失明。
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核心病因。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微动脉瘤、出血点及硬性渗出。随着病程发展,部分患者会进入增殖期,表现为异常新生血管形成,这些脆弱血管易破裂出血并引发纤维增殖,可能造成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临床根据病变程度分为非增殖性和增殖性两大类型,通过眼底镜检查、荧光血管造影等可明确分期。
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眼底检查,确诊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治疗方面,严格控糖(空腹血糖小于7mmol/L,餐后小于10mmol/L)、血压(小于130/80mmHg)和血脂是关键基础。针对不同病程可采用抗VEGF药物眼内注射、视网膜激光光凝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病变进展,保留现有视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