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通常指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呼吸系统症状以及消化系统症状等。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需及时隔离治疗。
1、高热
鼠疫患者发病初期可出现突发性高热,体温常迅速升至39℃以上,伴有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这是由于病原体释放内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所致。
2、淋巴结肿痛
约70%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腋下和颈部淋巴结为主。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表面皮肤红肿热痛,医学上称为“鼠疫结节”。
3、出血倾向
患者皮肤可出现瘀点、瘀斑,黏膜出血表现为鼻衄、牙龈出血,严重者可有咯血、呕血或便血。这与病原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4、呼吸系统症状
肺鼠疫患者会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或血痰,伴有呼吸急促、发绀等缺氧表现。此类患者可通过飞沫传播,具有极强传染性。
5、消化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早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血便。鼠疫杆菌产生的毒素会直接损伤胃肠道黏膜,引发局部炎症反应。
若发现疑似鼠疫症状,应立即向疾控部门报告并严格隔离。确诊患者需在专业传染病医院接受链霉素、多西环素等抗生素治疗,接触者需预防性用药。疫区应开展灭鼠灭蚤工作,民众需避免接触病死动物,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