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炎症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该病通常由免疫反应异常、感染等因素引发,可导致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等临床表现,需根据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多与免疫机制相关,例如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系统造成损伤。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累及肾脏。患者常出现尿液颜色加深(茶色尿或洗肉水样尿)、尿中泡沫增多(蛋白尿),以及晨起眼睑或下肢水肿。部分患者伴随血压升高,严重时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临床通过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穿刺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病情。
日常需注意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低于3克),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定期监测血压、尿量和体重变化,感染性疾病需及时治疗以防诱发肾炎活动。若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水肿加重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肾功能状态。所有药物使用均需遵医嘱,避免自行服用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