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病质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体重下降、肌肉萎缩、乏力疲劳、食欲减退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这些症状通常与严重疾病或慢性消耗状态相关,需及时干预以改善预后。
1、体重下降
恶病质最显著的特征是短期内出现明显的非自愿性体重减轻,通常超过正常体重的5%。这主要由于机体代谢异常加速,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增加,同时营养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例如,癌症患者因肿瘤消耗能量,可能出现每月体重下降超过2公斤的情况。
2、肌肉萎缩
患者会表现出进行性骨骼肌质量减少,四肢及躯干肌肉变薄,握力测试显示肌力显著降低。这与细胞因子介导的蛋白质分解增强、合成减少有关,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肌功能,导致活动耐力下降。
3、乏力疲劳
患者常主诉持续性的疲惫感,即使休息后也无法缓解。这可能与能量代谢障碍、贫血、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因素相关,部分患者会出现日常活动困难,甚至无法完成洗漱等基本生活自理。
4、食欲减退
约80%的恶病质患者存在食欲显著降低或早饱感,可能与炎症因子(如TNF-α)影响下丘脑摄食中枢相关。部分病例伴随味觉改变,出现对肉类等蛋白质食物的厌恶反应,进一步加剧营养摄入不足。
5、免疫功能低下
由于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缺乏,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减弱,易发生反复感染。临床表现为频发呼吸道感染、伤口愈合延迟,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常低于150mg/L。
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建议尽早就诊明确病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包括高蛋白饮食、肠内营养剂补充,同时积极控制原发疾病。需注意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增重,防止加重代谢紊乱。定期监测体重、握力等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