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肌位于人体小腿后侧,是构成小腿轮廓的主要肌肉之一,通常与比目鱼肌合称为小腿三头肌。其作为下肢重要肌群,在行走、跑跳等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1、具体位置
腓肠肌起自股骨内、外侧髁后方,向下延伸至小腿中段,与比目鱼肌共同组成跟腱,最终止于足跟处的跟骨。站立时可通过触摸小腿后侧明显感受到肌肉的隆起。
2、结构组成
由内侧头和外侧头两个肌腹构成,肌纤维呈梭形排列。内侧头较外侧头发达,在膝关节屈曲时可见明显收缩。深层与比目鱼肌通过致密结缔组织相连,浅层则由深筋膜覆盖。
3、运动功能
作为踝关节跖屈的主要动力肌,在提踵、蹬地等动作中提供80%的跖屈力量。同时协同膝关节屈曲,在跳跃落地时发挥缓冲作用。日常行走时每步约需承受1.5倍体重的牵拉力。
4、神经支配
受胫神经(L4-S3神经根)支配,神经纤维沿肌腹中下部进入。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足下垂或蹬地无力,需通过肌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5、临床关联
过度运动易引发肌肉拉伤,表现为小腿后侧突发剧痛。慢性劳损常见于长期穿高跟鞋人群,可能发展为跟腱炎。急性损伤建议遵循RICE原则处理,48小时后可热敷促进恢复。
日常建议穿着合脚的运动鞋,运动前做好充分热身。若出现持续性小腿疼痛或足踝活动受限,建议及时就诊骨科进行超声或MRI检查,排除跟腱断裂等严重损伤。运动康复时可进行坐姿提踵、弹力带抗阻训练等针对性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