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患者的体液、皮肤损伤等途径传播。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重症。
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与天花病毒同属一个家族。人类感染后,初期会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1-3天后面部和四肢出现离心性分布的疱疹,伴随明显淋巴结肿大是其区别于天花的重要特征。病毒可通过破损皮肤、呼吸道飞沫、被污染物品传播,啮齿类动物是主要自然宿主。2022年全球疫情显示,男男性行为者中密切接触传播较为突出。
预防猴痘需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特别是患病或死亡的动物。接触可疑病例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装备并及时消毒。我国已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至感染科就诊并实施隔离。目前已有针对正痘病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高风险人群可接种天花疫苗获得交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