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是否能够再生需要根据缺损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轻度骨缺损存在一定再生潜力,但严重骨吸收通常无法自行恢复,需通过医疗手段干预。
1、轻度缺损
牙槽骨在牙齿缺失或炎症刺激后可能出现轻度吸收。若及时控制感染并修复缺损,例如通过牙周治疗或填充骨粉,剩余骨组织可能部分再生。此过程需要数月时间,且再生程度受年龄、全身健康状况影响。
2、重度缺损
当骨吸收超过牙槽骨高度1/3或宽度2/3时,自我再生能力基本丧失。此时需采用引导骨再生术,通过植入生物膜隔离软组织,联合骨移植材料促进骨形成。临床数据显示,术后6-9个月骨量平均增加3-5毫米。
3、特殊治疗
近年来生物制剂如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的应用,可使骨再生速度提升30%-40%。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治疗费用约为常规手术的2-3倍。
建议出现牙槽骨吸收症状者尽早就诊,由口腔专科医生通过CBCT测量骨量,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长期缺牙,定期进行牙周维护,以延缓骨吸收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