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EMR治疗是什么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EMR治疗即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通过内镜切除消化道早期病变的微创治疗方法,适用于黏膜层病变、早期肿瘤等情况。其创伤小、恢复快,但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

1、适应症

EMR主要适用于局限于黏膜层的良性病变或早期恶性肿瘤,如早期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对于直径小于2cm的病变,且未侵犯黏膜下层的病灶效果较好,可避免传统外科手术的创伤。

2、操作过程

医生在内镜下向病灶下方注射生理盐水或透明质酸钠,使病变组织隆起并与肌层分离。随后使用圈套器电切病灶,过程中需精准控制切割深度和范围,必要时通过钛夹封闭创面预防出血。

3、技术优势

相比传统手术,EMR完整切除率达85%-95%,且能保留器官功能。患者术后1-2天即可恢复饮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治疗费用约为5000-15000元,具体因病变范围和医疗机构的级别有所差异。

4、术后护理

切除后需禁食6-12小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加压动作,密切观察有无黑便、腹痛等出血或穿孔症状,定期进行内镜复查监测恢复情况。

5、注意事项

术后可能出现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约2%)、穿孔(发生率约0.5%)等并发症。瘢痕体质患者需警惕术后狭窄风险,切除范围较大者建议后续追加放射治疗或化疗。

接受EMR治疗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病理复查,确保病变完全清除。术后3-6个月需进行首次随访内镜,此后根据病理结果制定个性化复查方案。治疗期间出现持续腹痛、呕血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