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是中医对体表化脓性感染性疾病的统称,通常表现为皮肤局部红肿、溃烂、流脓等症状,主要包括痈、疽、疔、疖等类型。其发生与热毒蕴结、气血瘀滞或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需根据具体类型辨证治疗。
1、分类
疮疡根据形态和病位可分为痈、疽、疔、疖等。痈为多个相邻毛囊的化脓性炎症,局部红肿范围较大;疽多指深部组织的化脓感染,脓液稠厚;疔为坚硬根深的局限性病变,常见于面部;疖则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2、病因
疮疡形成主要因外感热毒、湿毒等邪气侵袭,或饮食不节致脏腑积热,气血运行受阻。如过食辛辣导致脾胃湿热,或外伤后邪毒内侵,均可致局部气血壅滞,热盛肉腐成脓。部分患者与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引起的免疫力下降相关。
3、症状
典型表现为病变部位红肿热痛,初期呈硬结,逐渐软化形成脓肿,触之有波动感。溃破后流出黄白色脓液,可伴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慢性疮疡可见创面晦暗、肉芽苍白,愈合缓慢,常见于气血两虚或糖尿病患者。
若出现皮肤局部红肿溃烂,建议及时到中医外科就诊,通过清创排脓、外敷膏药及内服清热解毒中药综合治疗。日常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饮食宜清淡,忌食鱼腥发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促进疮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