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特食管是一种食管下段黏膜的病理改变,通常因长期胃食管反流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原有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这种病变可能增加食管腺癌的风险,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并发症之一。
巴雷特食管的发生与胃酸、胆汁等反流物质对食管黏膜的慢性刺激密切相关。长期吸烟、肥胖、饮食习惯不良等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患者可能出现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但部分患者也可能无明显不适。诊断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通过观察黏膜形态变化和细胞类型确认病变。治疗上需控制胃酸分泌,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铝碳酸镁等黏膜保护剂。对于伴有异型增生的患者,可能需进行内镜下射频消融或黏膜切除术。
建议存在长期反酸、烧心症状的人群尽早就医检查,明确食管黏膜状态。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高脂饮食、辛辣食物,戒烟限酒,睡前不宜进食。若出现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就诊排除恶性病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