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冒药物通常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镇咳药、祛痰药以及抗病毒药等类型,具体用药需结合症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需根据个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以缓解不适。
1、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退热,并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疼痛时可短期使用,但需注意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叠加使用。
2、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减轻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过敏样症状。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嗜睡,服用后应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3、镇咳药
氢溴酸右美沙芬片、枸橼酸喷托维林片、复方甘草片等适用于干咳症状。若伴有痰液分泌,需慎用中枢性镇咳药,以免抑制排痰。含有可待因的镇咳药物需凭处方使用,儿童及孕妇禁用。
4、祛痰药
盐酸氨溴索片、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羧甲司坦口服液等可通过稀释痰液或调节黏液分泌促进排痰,适用于咳嗽伴黏稠痰液者。用药期间需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以增强祛痰效果。
5、抗病毒药
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用于流感病毒感染,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普通病毒性感冒通常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滥用可能增加耐药风险。
建议感冒患者多休息并保证水分摄入,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或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不同感冒药成分可能存在交叉作用,自行联合用药前应咨询医师或药师,避免重复用药导致肝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