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偏低可能是由肌肉量减少、营养不良、妊娠等原因引起的。生理性因素较为常见,但也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肌肉量减少
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肌肉量不足会导致其生成减少。长期卧床、缺乏运动或老年人肌肉萎缩等情况可能引起肌酐值偏低。这类人群通常伴随肌力下降,可通过适度抗阻训练和蛋白质补充改善。
2、营养不良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会影响肌肉合成,导致肌酐水平降低。严重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需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复方氨基酸胶囊、乳清蛋白粉、肠内营养剂等补充营养。
3、妊娠
孕妇血容量增加会导致血液稀释,使肌酐浓度相对降低,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可配合多维元素片、碳酸钙D3片等孕期营养补充剂维持健康状态。
若排除生理性因素后肌酐仍持续偏低,建议进行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等检查,排除代谢性疾病或消耗性疾病。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避免过度节食,有基础疾病者需遵医嘱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