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三大特有体征通常包括畸形、异常活动以及骨擦音或骨擦感。这些体征是骨折的典型表现,一旦出现通常提示可能存在骨骼连续性中断,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畸形
骨折后由于断端移位,受伤部位可能出现明显的形态改变,如肢体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例如,前臂骨折可能导致局部明显肿胀并呈现不自然的弯曲角度,这种畸形可通过肉眼观察或触摸发现。
2、异常活动
正常情况下肢体无法活动的部位,在完全性骨折后可能出现反常运动。比如小腿胫腓骨骨折时,非关节处出现异常屈曲或摆动,这是由于骨骼失去支撑作用所致,检查时需避免刻意活动患肢以免加重损伤。
3、骨擦音或骨擦感
移动伤肢时,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会产生“咯吱”声或手下触及的摩擦震动感。这种现象在骨折早期血肿未完全形成时较明显,但临床检查时不应故意诱发,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若出现上述体征,应立即停止患肢活动并进行临时固定,可用夹板或硬质材料支撑受伤部位。就医后需拍摄X线或CT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由骨科医生进行复位、固定或手术治疗。恢复期间需定期复查,观察骨痂生长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影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