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治疗药物选择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发作类型进行个体化制定,目前尚无“最有效”的统一标准。常用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白三烯调节剂以及茶碱类药物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作为哮喘控制的核心药物,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吸入剂型可直接作用于气道,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活化和炎性介质释放,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和黏液分泌。需长期规律使用,可降低急性发作风险。
2、β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短效制剂能快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喘息、胸闷等急性症状;福莫特罗等长效制剂常与激素联合使用,维持支气管扩张效果。每日使用次数需严格遵医嘱,过量可能引发心悸。
3、抗胆碱药
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等药物通过阻断M胆碱受体减少支气管痉挛,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或合并慢阻肺患者。与β2激动剂联用可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
4、白三烯调节剂
孟鲁司特钠通过抑制白三烯受体,改善气道炎症和痉挛,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诱发哮喘及过敏性哮喘的长期控制。通常以口服片剂形式给药。
5、茶碱类药物
多索茶碱、氨茶碱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发挥支气管舒张作用,兼具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因治疗窗较窄,需监测血药浓度以防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患者应定期进行肺功能评估,根据哮喘控制水平调整药物方案。急性发作时需立即使用速效支气管扩张剂,若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医。需注意避免自行增减药量,长期使用吸入激素后应漱口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建议随身携带应急药物,并记录发作诱因以便针对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