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脑梗通常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脑血管评估等,常见的检查包括头颅CT、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血生化检查以及心电图等。具体检查项目需根据病情由医生判断选择。
1、头颅CT
头颅CT是脑梗急性期的首选检查,能够快速鉴别脑出血与脑梗死。发病24小时内CT可能无法显示明显梗死灶,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观察到低密度缺血区域。对于病情紧急的患者,CT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颅内病变。
2、磁共振成像
MRI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的敏感度较高,发病数小时内即可显示缺血病灶。MRI还能评估脑组织损伤范围,帮助判断预后。此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无创检测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3、脑血管造影
包括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于明确脑血管狭窄、闭塞或动脉瘤等病变。DSA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多用于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
4、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有助于评估脑梗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糖尿病或高凝状态。部分患者需进行感染指标或自身免疫抗体筛查以排除其他病因。
5、心脏评估
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心源性栓塞因素。长程心电监测有助于发现阵发性房颤,指导抗凝治疗方案的制定。
出现疑似脑梗症状如突发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时,应立即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后,医生会根据梗死部位、病因及患者整体状况制定治疗方案,必要时需重复检查监测病情变化。所有检查需在专业医疗机构完成,避免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