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凹陷性瘢痕是如何形成的?

任诗峰 皮肤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凹陷性瘢痕的形成主要与皮肤组织损伤后修复异常有关,常见原因包括痤疮、水痘感染、外伤或手术等。当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受损时,胶原蛋白合成不足或分解过度会导致皮肤表面凹陷。

1、痤疮

中重度痤疮伴随的炎症反应会破坏毛囊及周围组织,在愈合过程中若发生过度分解或胶原再生不足,易形成冰锥型、厢车型等凹陷瘢痕。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硅酮凝胶等药物改善瘢痕。

2、水痘感染

水痘疱疹被抓破后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真皮层受损。当基底膜受损严重时,表皮细胞无法正常迁移修复,可能遗留直径2-5mm的圆形凹陷。早期使用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控制感染有助于减少瘢痕形成。

3、外伤或手术

深度皮肤切割伤、烧伤或外科手术切口若发生继发感染,会导致真皮网状层胶原纤维断裂。创面在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活性不足,可能形成线性或片状凹陷瘢痕。术后规范换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可促进修复。

日常需注意保护瘢痕部位免受摩擦或日晒,避免反复刺激导致瘢痕加重。对于已形成的凹陷性瘢痕,建议到皮肤科进行激光治疗或微针治疗,通过刺激胶原再生改善外观。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挤压或使用偏方。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