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抗流感病毒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抗HIV病毒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以及广谱抗病毒药物等类型。具体药物需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遵医嘱选择,不可自行盲目使用。
1、抗流感病毒药物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是常见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从宿主细胞释放。例如奥司他韦胶囊可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较好。
2、抗疱疹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等药物常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这类药物通过干扰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复制,其中阿昔洛韦乳膏可用于局部皮肤疱疹治疗。
3、抗HIV病毒药物
包括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等,属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核心药物。通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鸡尾酒疗法),需长期规律服用以控制病毒载量。
4、抗乙肝病毒药物
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可通过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或DNA聚合酶,阻断乙肝病毒复制。这类药物需长期服用,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弹。
5、广谱抗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例如干扰素α可用于慢性乙肝和丙肝治疗,而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曾是丙肝的标准治疗方案。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抗病毒药物均属于处方药,必须经医生诊断后开具。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就医。特殊人群如孕妇、肝肾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或禁用特定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