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时腰疼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行走或姿势不当可能导致腰部肌肉疲劳,乳酸堆积引发酸痛感。这种情况通常在充分休息、局部热敷或按摩后逐渐缓解,适当调整活动强度有助于改善症状。
2、腰椎间盘突出
突出的椎间盘可能压迫神经根,行走时腰椎活动度增加会加重神经刺激,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等药物缓解症状,配合牵引、理疗等物理治疗,严重者需考虑手术。
3、腰肌劳损
长期腰部负荷过重会导致肌肉及筋膜慢性损伤,表现为腰部钝痛、僵硬,活动时疼痛加剧。治疗可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氯唑沙宗片等药物,同时需加强腰背肌锻炼。
4、强直性脊柱炎
该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表现为晨起腰骶部僵硬感,活动后疼痛减轻但易疲劳。确诊后需早期规范使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中重度患者可联合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治疗。
若排除上述常见原因,还需警惕泌尿系结石、妇科炎症等疾病可能。建议避免久站久走,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到骨科或相关科室就诊,完善X线、MRI等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