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高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通常会导致肾功能不全、心血管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尿毒症以及全身多系统损害等后果。长期血肌酐水平异常可能对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1、肾功能不全
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当肾功能下降至正常50%以下时,肌酐开始蓄积。持续的肌酐升高会加重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单位进行性减少,出现少尿、水肿等肾功能失代偿表现。
2、心血管并发症
肌酐水平升高常伴随尿素氮等毒素蓄积,会引发水钠潴留和高血压。研究显示血肌酐每升高10μmol/L,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12%。严重时可出现心包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电解质紊乱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钾、磷排泄障碍。当血钾超过5.5mmol/L时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血磷升高会加速肾性骨病进展,同时常伴随低钙血症,出现抽搐等症状。
4、尿毒症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时,肌酐常超过707μmol/L,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此时毒素全面蓄积可引发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消化系统症状如顽固性呕吐,以及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5、多系统损害
慢性肾功能衰竭会引起贫血、凝血异常、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毒素沉积可导致皮肤瘙痒、周围神经病变,部分患者会出现肾性骨营养不良,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等。
建议发现肌酐升高后及时到肾内科就诊,完善尿常规、肾脏超声等检查。日常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g/kg/天,限制高钾食物摄入。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等肾毒性药物,保持血压低于130/80mmHg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