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肛周皮肤与直肠间形成异常通道。该病通常由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未能完全愈合引起,也可能与克罗恩病、结核等特殊感染相关。
肛瘘的典型症状包括肛周反复肿痛、流脓,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瘙痒或发热。瘘管外口常有分泌物溢出,内口多位于齿状线附近。诊断需结合肛门指诊、磁共振或超声检查,明确瘘管走向及内口位置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可分为低位肛瘘和高位肛瘘,前者手术风险较低,后者处理相对复杂。
若出现肛周持续流脓、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肛肠专科就诊。日常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确诊后需遵医嘱规范治疗,拖延可能引起复杂性肛瘘或肛门功能受损。术后需定期换药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