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中医治疗通常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为原则,需在专业医师辨证后使用个体化药方。常见的有效中药配方包括柴胡疏肝散、五苓散、血府逐瘀汤等,具体用药需结合体质差异调整。
1、柴胡疏肝散
该方剂由柴胡、白芍、枳壳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中医认为肝气郁结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脂质代谢异常,柴胡疏肝散通过调节气机,可改善肝郁气滞型脂肪肝患者的胁肋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2、五苓散
包含茯苓、泽泻、白术等药材,主要发挥健脾利湿的作用。对于脾虚湿盛型脂肪肝,此类患者常伴有肢体困重、大便黏腻等表现,五苓散能增强脾脏运化水湿的能力,减少脂质在肝脏沉积。
3、血府逐瘀汤
由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药材构成,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长期肝郁会导致血行不畅形成瘀血,该方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缓解肝区刺痛、面色晦暗等瘀血症状,但孕妇及出血倾向者需慎用。
中药治疗需严格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不建议自行组方用药。脂肪肝患者应同步控制饮食总热量,限制高脂高糖食物摄入,每周保持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若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进展性肝纤维化,应及时配合西药干预,定期复查超声和肝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