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形成可能与年龄增长、眼部外伤、代谢性疾病、先天因素以及药物使用等有关。具体病因不同,晶状体混浊的进展速度和表现也存在差异。
1、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中的可溶性蛋白逐渐转化为不可溶性蛋白,导致透光性下降。这种生理性改变是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成因,患者常出现渐进性视力模糊、眩光感等症状。
2、眼部外伤
眼球穿透伤或钝挫伤可直接破坏晶状体囊膜,使房水进入晶状体皮质引发纤维肿胀。化学性眼烧伤会改变晶状体代谢环境,这类外伤性白内障可能在数周至数月内快速发展。
3、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促使山梨醇蓄积和细胞水肿。甲状腺功能异常、低钙血症等代谢紊乱也会干扰晶状体营养供应,形成特征性的放射状混浊。
4、先天因素
妊娠早期母体感染风疹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可能影响胎儿晶状体发育。遗传性白内障多与染色体显性遗传相关,可在出生时或婴幼儿期被发现,常伴有其他眼部畸形。
5、药物使用
长期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通过干扰晶状体上皮细胞钠钾泵功能引发混浊。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在晶状体前囊下形成的星状混浊具有特征性。
若出现视物模糊、颜色辨识度下降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对于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患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日常需避免紫外线直射眼睛,佩戴合格防紫外线眼镜可延缓部分类型白内障的发展。